作为新能源重卡中的主打车型——电动卡车因能实现零碳排放,而倍受港口、矿山等固定场景用户的欢迎,并且成为刚需。随着电卡技术的愈加成熟、三电系统成本的逐年降低,电卡正在不断拓展更多的应用场景。伴随着电卡销量、保有量不断提升,第一批终端用户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使用经验,电卡在终端市场的整体表现,以及电卡用户的整体运营状况,可能会对后续进行车辆采购的用户,以及车企制定相应的营销、服务策略具有一定参考价值。为此,商车邦以京唐港电卡用户为基础,进行了港口电卡用户运营情况的区域性调研。

港内电卡车队基本情况
电卡普及率:目前该区域范围重卡按动力源及占比依次为:燃气车、油车、电车。其中港内进钢厂作业车型几乎100%为电卡。
车队规模:只在港内运营的电卡车队略上规模的有20余家,共计500辆左右。一般车队规模在10-15台,达到20台规模的不多,30台电卡车队规模在港内已属中上,港内最大的电卡车队保有量目前在100多台。因电卡路权大,除物流车队外,港区散户也在陆续购买电卡。
车辆性质:自有为主、非租赁。
车队业务:港内运营车队按业务链不同大体分两类:单纯的物流车队,负责从大库拉原料进钢厂,拉成品出厂至港口成品库;也有部分车队有自己的原料货源,则在钢厂物流业务基础上延伸到“走船”业务。车队规模越大、车型越多,竞争力越强,但车队运营的成本压力也越大。
车队管理模式:车队多为私人老板,基本属于粗放型管理。通过与钢厂签订业务合同,按业务份额购买相应数量电卡,更换车型与换车频率由钢厂决定,业务类型与路线也根据钢厂要求。车队人员构成中司机占大头,配备内勤人员,老板或亲属驻扎车队洽谈业务、维系运营。
运力使用情况:业务量充足,除封港或应急响应期间,电卡均在运营。多数为24小时运转,受钢铁行情影响业务量也会出现一定波动。
运费情况:平均在11元/吨运左右。
费用支出:购买电卡的首付、每月车贷、司机工资、车辆维保。
车队运营关注点:运费、货源、电价及二手车保值率。
盈利情况:目前基本维持收支平衡。每个月挣的钱互相拆兑后,用来还车贷、支付司机和工作人员工资以及保险、电费等相关运营费用后所剩不多。大部分车队将盈利希望寄托在车贷还完之后。

电卡使用基本情况
电卡品牌:华菱、解放、东风、欧曼、北奔、三一、比亚迪各大品牌云集。
使用时间:2021年5月至今,均为第一批电卡用户。
运营里程:根据运营路线不同,单程运距短则几公里,长则几十公里。单车平均每天运距100-200公里左右。业务量大的电卡单车运营至今总里程已超10万公里。
车型情况:根据挂车货厢不同,电卡牵引车可拖挂直翻、平板、侧翻、高栏等,其中直翻最多、板车其次、再次是侧翻。
用户购车关注点:载重性能(承载量大),电池性能(续航里程长、省电),整车质量(别出小毛病、售后服务跟得上)。
货物类型:原料矿石以及炼钢用到的煤、焦炭等散货,成品钢、以及下脚料等。
载重情况:港内电卡车型分标载与重载。单车货物净重在35吨-100吨。单车承重大。
购车价格:74万-76万元,70余万居多。
充换电方式:港内电卡一般既可充电也可换电,但目前港内及附近并没有换电站投建(最近的换电站在乐亭),所以均以双枪快充的方式为主。港内充电桩数量较多,按所属人不同,可分为物流车队自建、钢厂自建、个人自建三大类。充电桩布局依港内电车常跑路线而建,一般按30%、60%的剩余电量节点分布。
用电成本:从使用过程看,重载工况下2度电能跑1公里左右,标载工况下1度电接近1公里,但还达不到。港内电费每度电约合1元(含基础电费和充电桩服务费)。同等工况下,港内油车每公里费用在1.7元左右。综合来看电卡较油卡每公里节省0.7元左右。运距越长,电卡使用成本的经济性越明显。
用户评价:从使用角度看,电卡能够满足车队日常运营需求。电卡的整车质量没有大问题,会有烧保险、车门关不上等小问题。因车队第一次接触电卡,也有一定的危险性,电卡出问题后都是一头雾水,只能等服务站。

电池使用基本情况
电池成本:一台70余万元的电卡,电池成本占到一大半,约为40万元左右。
电池容量:282-288度电,280余度电为主流。
充电情况:一般电量剩20%-30%左右进行充电。通常24小时内进行一次大充,一小时十分钟左右充满。为两名司机交接班之前,交接班时间因车队各异,部分为早上8点,即每天早上7点左右会有一批车开始大充。白天以一到两次短时快充为主,通常在司机排队等活儿间隙,用10多分钟时间完成充电,以保障电卡满电高效运营。
影响电耗因素:季节因素和司机驾驶习惯。2022年冬季比2021年冬季电池已经出现一定程度衰减;两个夏季对比,即使使用车载空调电量也衰减无几。驾驶速度较平稳的司机,电耗也处于平稳状态;开车快的司机车辆耗电也快。
电池质保期:根据品牌不同,大致为3-5年。

车队顾虑与担忧
从用车方面看,电卡成本贵,同时对电池质保期和电卡生命周期表示疑虑。部分车队认为,在三电系统质保期内,尤其是电池的质保期内,电池的衰减程度对车队高效运营影响可能不大,但不同于油车配件的损坏与维修,电池电量的衰减是分梯度的,如果出了质保期,电量衰减到70%以下甚至更多,这时的电池就不能满足车队高效运营,若更换电池,则成本巨大。而电池质保时间直接关系电卡的生命周期成本。
从业务发展角度看,为了降本增效,港内上规模的钢厂陆续在自建输送带,直接将原料从港口大库运送到钢厂,若输送带建成则直接冲击港内电卡或者整个汽运的业务量,电卡只能承运成本钢的出厂运输,面临业务减半的风险。
以上内容为商车邦根据港内电卡用户一线调研材料整理而成,数据或有不精准之处,但也基本整体呈现了京唐港内电卡车队的实际运营现状。其中蕴含着问题,当然也有机遇。比如车队粗放的管理模式及欠佳的盈利能力、购车的关注点及运营中的痛点……这些都是电卡车企需要带着解决方案去仔细研究、实践的。解决了这些问题,在赋能用户的同时,车企也就找到了新的增量市场。